WFU

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

老年生活的隱形殺手:肌少症





某日午後,三五個街坊鄰居散步完,聚集在社區涼亭閒聊。
楊伯感慨地說:「人老了就不中用了,現在走路走得慢,走沒多久就累了,想當年從軍的時候……
阿森伯也搭腔:「我也是啊,前幾天我要搬個花盆,沒想到手握不住,種了多年的花就這樣摔了!」
阿成叔:「對啊,像我這麼胖,應該肉很多才是,卻覺得越老越沒力,都不知道胖到哪裡去了!」
眾人七嘴八舌感嘆,直到夜幕低垂,各自回家吃飯。

人老了真的就不中用了嗎?其實除了正常老化之外,力氣變小、體能變差,很有可能是肌少症搞的鬼!


什麼是肌少症

台灣社會邁向高齡化,各種老年問題都值得我們重視,其中肌少症就是導致老年失能的隱形殺手之一。人體肌肉約佔體重的3050%,實際的肌肉量依每個人的體質組成不同而定,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的組織、強度、耐力會開始減弱。

過了30歲,若沒有持續運動與鍛鍊,肌肉就會逐漸流失,研究指出成年人在40歲之後,肌肉質量平均每十年減少8%,大腿肌肉力量每十年下降10-15%70歲後流失速度加快,每十年減少15%,大腿肌肉力量每十年下降25-40%,講白一點就是變得虛胖又沒力。如果肌肉量下降加上力氣變小、行動能力變差,那就很可能是肌少症!

目前肌少症的診斷標準如下:65歲以上,每秒鐘正常行走速度小於0.8公尺,或手握力較差,加上肌肉量小於特定臨界值,即可判定為肌少症,並可分成以下三類:


肌少症如何檢查

當你到醫院做檢查時,醫療團隊會安排以下檢查:
肌肉質量
一般會使用為雙能量X光吸收儀 (Dual energy X-ray absorptionmetry, DXA)或生物電阻測量分析 (Bio-impedance analysis, BIA) 來測量肌肉量。並利用四肢骨骼肌肉質量指數(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)來評估肌肉量是否過少。


肌肉強度
可利用握力器測量手部握力,此外亦可測量膝蓋的彎曲與伸直力量,以及最大呼氣流速,目前最常用的是握力器測量法。根據亞洲肌少症共識會的標準,男性慣用手握力小於26公斤,女性小於18公斤,就是肌肉強度偏弱。

行動能力
以行走速度來說,如果65歲以上長者行走速度小於每秒0.8公尺,就是行動能力較差的象徵!


肌少症會怎樣

肌少症聽起來好像沒什麼,但其實對老人健康影響很大!依照影響範圍可分成三方面:
1. 功能障礙:由於肌肉力量減少,會使大腿無力,下肢功能變差,會導致容易疲倦、步態不穩,也會容易跌倒。又會因為疲倦、易跌倒而更不想活動,導致肌肉量越來越少,陷入惡性循環。

2. 新陳代謝差:肌肉與新陳代謝息息相關,例如蛋白質的儲存、調整血糖……等都跟肌肉有關,而研究也發現肌少症與糖尿病、代謝症候群……等慢性病是有相關的!

3. 肥胖:若同時有肥胖與肌少症時,會稱為肌少型肥胖症,兩者合併會對健康更有害!這更會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、代謝症候群、骨質密度減少……等疾病,而使老年人的死亡率上升。


總結

肌少症雖然無聲無息,但是卻會影響生活與健康許多層面,若你想了解自己有沒有肌少症,歡迎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!下次我們會跟大家說明如何治療肌少症,歡迎密切追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