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聽到「心衰竭」三個字,你可能會覺得:「是心臟要停止跳動了嗎?」
其實心衰竭是代表「心臟無法像以前一樣發揮正常功能」,通常心衰竭無法治癒。但是,若配合藥物以及改變生活型態,就算患有心衰竭,仍然可以過著充實愉快的生活。
孫子兵法說:「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」為了跟心衰竭和平共處,繼續享受美好人生,我們濃縮整理了心衰竭必備知識,一起來看看!
心衰竭是什麼?
心衰竭是一種慢性疾病,且會持續變差,它的成因是心臟無法抽出足夠的血液來滿足身體的需求。簡而言之,心臟無法達到應該達到的工作量。這會發生什麼事呢?
心臟跳動會為身體提供富含氧氣和營養的血液,當細胞得到適當的營養時,身體可以正常運作。心衰竭時,心臟會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液,導致疲勞和呼吸急促,日常活動,如步行,爬樓梯或搬東西,可能會變得非常困難。
在心衰竭初期,心臟為了彌補血液供應不足的現象,會產生以下情形:
心臟擴大:心臟收縮更強烈,以達到身體的血液需求,隨著時間推移,由於持續收縮用力,會導致心臟擴大。
心臟肌肉增加:為了讓心臟幫浦功能更強,心臟的收縮細胞會變大,至少一開始可以讓血液抽取與輸送更快,有助於增加心臟的輸出。
身體代償:血管會變窄,用來讓血壓升高,彌補心臟的輸送力量損失。此外,身體會將減少其他組織和器官(如腎臟)的血液量,並專移到心臟和大腦。
這些臨時措施,會掩蓋了心衰竭的問題,但事實上問題沒有解決。心衰竭會持續惡化,直到這些措施不再起作用。由於這些補償機制,有些人會在心臟開始衰退後幾年,才會發現自己的病情。因此生定期健康檢查是很重要的!
心衰竭的分類有哪些?
心衰竭可能涉及心臟的左側,右側或兩側,通常會先影響左側,而心衰竭有以下分類:
左心衰竭:心臟的幫浦作用,會使富含氧氣的血液從肺部移動到左心房,接著移動到左心室,再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。因此左心室負責吸力,對運送功能非常重要。左心衰竭有兩種類型:
1. 收縮性心衰竭(HFrEF):左心室失去正常收縮的能力。心臟沒有足夠的力量送出血液。
2. 舒張期衰竭(HFpEF)或稱為(或舒張功能障礙):左心室因為肌肉僵硬,失去正常放鬆的能力,導致不能正常填充血液。
右心衰竭:心臟會將「用過」的血液抽回,通過靜脈返回心臟,經由右心房進入右心室,再從右心室將血液送進肺部,補充氧氣。
右心衰竭通常在左心衰竭後發生。當右側失去抽吸力時,血液會在身體的靜脈中回流。這通常會導致腿部、踝關節腫脹或充血,以及腹部腫脹(腹水)
充血性心衰竭(CHF):這是需要及時就醫的心衰竭。當血液流出心臟過慢時,會導致身體充血、經常腫脹(水腫)。大多數情況下,腿部和腳踝都會腫脹,但也可能發生在身體的其他部位。有時液體會聚集在肺部,並干擾呼吸,導致呼吸短促,導致肺水腫,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呼吸窘迫。
心衰竭的等級怎麼分?
醫師通常會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。下表為紐約心臟病協會(NYHA)的功能分類表,也是目前最常用的分類系統
根據生活受限程度,分類:
醫學檢查評估分類:
誰容易得到心衰竭?
隨著年齡增加,每個人都可能會罹患心衰竭,但大多數心衰竭患者都是先患有另一種心臟病,再發展出心衰竭症狀。最常見的病症是冠狀動脈疾病、高血壓、急性心臟病發作。如果你有其中一項,請必須定期回診、檢查,以幫助預防心衰竭發生!
總結
在了解心衰竭的基礎知識、症狀、分類、成因之後,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跟你分享,心衰竭會有哪些異常的徵兆、醫師會如何診斷心衰竭,以及實用的治療原則唷,敬請期待!